据格上理财统计,2016年阳光私募行业平均收益为-3.35%。其中备受关注的管理期货策略不负众望,以21.37%的年平均收益稳坐冠军。而受今年表现低迷的股市影响,股票策略也毫无悬念的以年度平均收益-6.81%成为收益垫底的策略。债券市场方面,受到美国加息、人民币贬值、信用风险频发的影响,整体持续呈震荡格局。据格上理财统计,债券策略年度平均收益为8.18%,表现相对稳定。
策略名称 | 2016年收益 | 2016年前1/4收益 | 10亿以上私募2016年收益 |
主观期货 | 23.53% | 85.41% | 46.42% |
程序化期货 | 21.02% | 55.17% | 12.49% |
量化复合 | 13.72% | 33.33% | 10.84% |
债券策略 | 8.18% | 20.02% | 8.82% |
宏观对冲 | 7.93% | 28.27% | 4.46% |
套利策略 | 7.45% | 15.96% | 6.99% |
阿尔法策略 | 2.18% | 12.98% | 1.54% |
组合基金 | -1.68% | 11.26% | -3.23% |
定向增发 | -3.59% | 15.56% | -1.10% |
股票策略 | -6.81% | 9.54% | -5.85% |
行业平均 | -3.35% | 16.01% | -3.07% |
同期沪深300 | -11.28% | -- | -- |
同期中小板指数 | -22.89% | -- | -- |
同期创业板指数 | -27.71% | -- | -- |
同期万得全A | -14.20% | -- | -- |
股票型基金:业绩分化明显。
整个上半年,两天四度熔断,千股跌停的痛苦,反弹乏力。1-2月份经历了“股灾3.0”,之后A股市场开始震荡回升,股票型私募基金受益于市场的短暂回暖3月份取得3.97%的正收益。随后两个多月上证指数在2800-3100点的区间内维持弱市震荡态势,整个二季度股票型私募基金的收益也由负转正。
下半年,在国内经济向好、社保资金入市、人民币加入SDR、深港通正式运行等利好的驱动下,A股总体呈上升态势。具体来看,三季度初在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深港通蓄势待发及G20维稳窗口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市场迎来了一波短暂的“吃饭行情”,股票型私募基金在该季度也取得正收益。进入四季度,A股市场市场先涨后跌,季度初在险资举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事件的推动下,市场迎来上涨,但后期随着市场资金趋紧,股票型私募基金的月度业绩也由正转负。
债券策略:年底债市深度调整,债券型私募基金遭遇凛冽严冬
在2015年股市经历过山车行情后,2016年的债券市场也呈现了大起大落的走势。年初在市场风险偏好持续下行及资金的大量涌入下,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而年末随着流动性的收紧及“国海事件”等风险事件的频发债市陷入巨幅调整,国债期货多次触及跌停,中债综合财富指数指数在12月下跌1.08%。据格上理财统计,2016年债券型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为8.18%,90%的债券基金取得了正收益,而12月份债券型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仅为0.01%,仅有48%的债券型基金取得了正收益。
具体来看,2016上半年,债券市场在货币宽松的环境下持续牛市行情,受此影响债券型私募基金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收益;其中一季度,全球范围内风险偏好下降和债券配置需求旺盛使得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债券市场整体迎来一小波牛市,债券型私募整体表现也相对较好;二季度初,市场信用风险事件开始频繁爆发,使得债市开始出现大幅调整,债券私募收益也随着回调;而随后5、6月债市回温又使得债券开始逐步稳定。三季度以来,尤其是11月下旬以来,央行加大了债市的调控力度,债市风险开始逐步显现,临近年底,随着资金面紧张到大额赎回,再到萝卜章、代持违约事件,市场恐慌情绪浓重,债市剧烈震荡,导致债券型私募基金遭遇凛冽严冬。
管理期货策略:2016年平均收益21.37%,稳登冠军宝座
相较于不温不火的股市,期货市场在2016年可谓是风生水起。尽管年初市场表现较为低迷,但随后在资金注入、供给侧改革、海外多项黑天鹅事件等影响下开启火爆行情,黑色、贵金属、农产品等轮番上攻。虽然下半年开始各大类商品走势开始分化,也曾经历回调盘整,但总体来看,商品期货保持强势上涨趋势,据格上理财统计,2016年南华商品指数涨幅为51.34%,其中,工业品、农产品、金属、能化指数分别上涨61.10%、20.90%、60.55%和73.17%。
从策略细分上看,2016年主观期货策略平均收益为23.53%,而程序化期货策略为21.02%,略低于主观交易策略。
对比两者在2016年各月的表现时,格上理财发现,当市场出现较大普涨行情时(如10月-11月),程序化策略的表现要好于主观策略。这主要由于程序化手段信息获取和分析上更强,且策略具有多周期、品种覆盖面广的特性,能够抓住市场中大多数商品品种的趋势性行情;而主观交易主要通过分析经济环境、基本面等因素来判断趋势,投资标的一般其所熟悉的几个或几类品种,覆盖面窄,无法像程序化策略一样面面俱到。
此外,当市场发生急涨急跌的行情时(如5月或12月),主观策略的表现又优于程序化策略。这主要由于在极端情况发生时,程序化策略不易捕捉短期急涨急跌行情,尤其是当市场突然出现反转之时,相比之下,主观策略依靠基金经理和投研团队常年投资经验,反而更容易及时作出应对。但程序化交易手段具有严格的风控措施,往往会设置一定风控止损条件,一旦触发相应止损条件就会强制执行,无太多人为干涉,所以相对而言回撤还算可控。
相对价值策略:收益大幅缩水,全年平均收益仅5.80%
2016年经历过股市的低迷以及期市的癫狂后,相对价值策略的平均收益为5.80%,其中阿尔法策略的平均收益为2.18%,套利策略的平均收益为7.45%。相较于2015年全年24.02%的平均收益,今年相对价值整体业绩出现了下滑。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今年以来股市整体较为低迷,再加上受期指受限以及贴水幅度较大等因素影响,市场中的大多数阿尔法策略基金难以在这种行情下获取一个正收益,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量化对冲机构纷纷在产品中加入其它新策略如套利、CTA、股票多头等,以期获取一个不错收益。
从相对价值策略产的收益结构来看,超过75%的相对价值策略的基金在2016年获取了正收益,其中套利策略中获取正收益基金的比例最高,接近90%。
分策略来看,虽然期指受限后,不少做期指套利的策略难以施展,但商品期货今年以来的活跃状态也为不少套利机构带来了一些机会。格上理财数据显示,2016年套利策略的平均收益为7.45%,而市场中排名前1/4的基金的平均收益达15.96%,策略内部业绩分化依然较大。
而受市场环境影响,阿尔法策略今年整体表现差强人意,策略平均收益仅为2.18%,相较于2015年的27.45%下降了25.27%。全年来看,今年1月份在股市整体表现不佳以及贴水较大的情况下,阿尔法策略收益最差。而8月份随着股市整体转好加上贴水变小,阿尔法策略收益开始逐步提升。12月底受股市回调影响,阿尔法策略收益继续回调。
量化复合策略:脱颖而出,全年平均收益达13.72%
量化复合策略为2016年格上理财新添加的策略。自从期指受限再加上贴水较为严重,不少量化对冲机构反映在这种环境下难以做出正收益,迫于业绩压力,不少原先以量化对冲策略为主的机构开始在产品中添加其他策略以增厚产品收益,如套利策略、CTA策略等等。在这种背景下格上理财新添加了量化复合策略,策略分类由之前的八大策略增加至了九大策略。
2016年量化复合策略的平均收益为13.72%,在所有策略中排名第三,其中排名前1/4的基金平均收益为33.33%。格上理财统计,2016年量化复合策略旗下排名居首的基金为因诺旗下的“因诺天跃”,该产品今年以来收益达60.02%,据格上理财了解,该基金的投资策略涵盖套利、阿尔法、CTA、股票多头等多种策略,其中今年业绩贡献最多的策略为其中的股票多头策略。
宏观对冲策略:在大类资产的波动中稳健收益,平滑风险
2016年,A股市场继开年“熔断”后始终呈区间震荡格局,再未出现明显趋势性行情;商品价格异常火爆,剧烈波动;债市信用债违约事件蔓延,利率债也在三年牛市后大起大落,国债期货经历自上市以来首次跌停。以大类资产配置为主的宏观对冲策略基金在这一年中并未有亮眼业绩表现,但却较好的展现了其均衡收益与风险的能力。据格上理财统计,2016年宏观对冲基金以7.93%的平均收益位居九大策略第五位,该策略平均回撤程度也是在各策略中游水平。
宏观对冲策略讲求在充分分析宏观经济的基础上,对股票、外汇、货币及大宗商品等来进行投资,因国内衍生品较为稀缺、且该策略对基金经理视角的广度和深度有较高要求,故目前看来国内宏观对冲基金发展较为缓慢。从2016年的情况来看,格上理财发现,国内宏观对冲私募基金充分发挥了大类资产配置的优势,在各种市场环境下稳健获益,平滑风险。
组合基金策略:获监管层大力支持,平滑波动优势明显
与股市相关性高,但波动优于股票型基金
纵观2016 年全年,A 股市场沪深300 指数下跌11.28%,因组合基金以配置股票型基金为主,组合基金月度收益也随着大盘涨跌而呈区间震荡之势。据格上理财数据显示,2016年组合基金各月正收益占比与大盘相关性很高,在大盘上涨的月份,组合基金也大概率有一半以上取得正收益。
格上理财发现,组合基金月收益率始终紧跟股票型基金收益涨跌,但在净值波动上组合基金却优于股票型基金。据格上理财统计,组合基金2016年平均收益-1.68%,远高于股票型基金(-6.81%),其中正收益占比42%;平均最大回撤6.89%,回撤幅度远低于股票型基金(-13.52%)。